三沙島礁生態系統造礁石珊瑚優勢種類篩選及人工增殖技術研究
詳細介紹
2014年9月至11月,我所承擔的“三沙島礁生態系統造礁石珊瑚優勢種類篩選及人工增殖技術研究(201405020-5)”進展順利,開展了多項研究工作。 1. 南海珊瑚礁漁業系統修復試驗 根據中沙珊瑚礁生態系統特征、按照技術可行、品種優良、種群穩定等原則,篩選出品種優良、適宜大面積推廣和適合該海域增殖的造礁石珊瑚品種。2014年9月,海洋牧場與資源增殖實驗室開展了石珊瑚的無性繁殖相關研究,首先進行多種石珊瑚固著實驗,將采集的石珊瑚進行膠黏固著、插孔固著、水泥固著、尼龍繩夾苗等固著方式,擬探索最佳的海上固著方式。接下來進行海上無性增殖實驗,檢驗幾種不同固著方式對石珊瑚無性增殖的影響(圖1)。 2014年10月12日對海上無性增殖的珊瑚進行第一次跟蹤監測,提取了珊瑚增殖海區安裝的水下溫度,光照記錄儀數據,采集海區水樣進行常規營養鹽測定,并測量了蕈珊瑚的輻徑。此次調查結果表明,有部分珊瑚出現白化死亡,增殖珊瑚總體長勢良好,存活率為85%,平均水溫30.73℃,平均光強4412.51Lux。 2014年11月3日對海上無性增殖的珊瑚進行第二次跟蹤監測,提取了珊瑚增殖海區安裝的水下溫度,光照記錄儀數據,采集海區水樣進行常規營養鹽測定,并測量了蕈珊瑚的輻徑。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增殖珊瑚存活率為80%,平均水溫27.84℃,平均光強2510.60 Lux。 采用合適的固著方式是進行石珊瑚無性增殖應用的基礎條件,通過本實驗,研究了不同附著基質材料的物理適用性、珊瑚附著適應性,欲篩選出適合中沙島礁海域造礁石珊瑚增殖修復的最佳基質,也有助于了解石珊瑚與環境間相互作用,增強對石珊瑚的無性繁殖的認識。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Copyright ? 2008-2009 ICP備案號:粵ICP備xxxxxxxx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