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積極響應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號召,根據國家實施大力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質量興農戰略總體思路,圍繞我國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如何在漁業領域做好“三農”工作與質量興農及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發揮促進作用,進一步加強與完善研發體系建設,構建更完整的“政產學研”有機融合的水產品加工業創新體系,持續開展水產品綠色加工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對接,為推動我國水產品加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工作
(一)體系運行管理
1.制度建設。召開研發體系2019年年度工作會議;完成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考核工作,組建成立研發體系青年工作委員會。
2.優化結構。根據研發體系年度考核辦法與考核結果,對不符合要求的分中心啟動淘汰機制。
3.加強宣傳。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網頁內容更新,繼續進行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信息發布,在此基礎上,通過網站功能補充,實現科研成果宣傳與展示、技術需求對接與推廣等功能,探討搭建基于微信公眾號等新型自媒體形式的國家研發體系內部動態信息共享平臺。
4.評優工作。開展首屆國家水產品加工綠色創新發展科技成果與國家水產品加工優秀青年人才評選工作。
(二)科技創新推廣
1.成果征集。在《水產品綠色加工技術目錄》的基礎上,繼續征集一批質量導向型技術成果,開展宣傳推介工作。
2.成果推廣。在2019年中國水產品加工大會期間舉辦全國水產品綠色加工技術推廣活動,促進科企雙方水產品加工技術成果轉化對接。
3.學術交流。在2019年年度工作會議開展水產品綠色加工技術專題學術交流;組織召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崗位科學家座談會;探討在2019年中國水產品加工大會中開展水產品加工研發體系優秀青年人才學術交流活動。
(三)其他工作
1. 開展研發體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項目協同申報研討工作
為提高研發體系內各單位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積極性,擬召開專題研討會,討論“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項目2019年立項申報工作,圍繞申報指南中水產品高質化生物加工新技術與產品開發、低值水產品及副產物高值化利用與新產品創制、水產品智能化加工裝備與關鍵技術及水產品陸海聯動保鮮保活與冷鏈物流技術等方面集中體系內優勢力量,聯合國內水產品加工技術優勢科研單位及龍頭企業,開展項目申報研討工作。
2.組織召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崗位科學家座談會
為充分發揮水產品研發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崗位科學家解決產業發展問題相關研發優勢,針對我國水產品加工業面臨的諸多技術問題,擬邀請體系內及體系外相關崗位科學開展座談,重點梳理現階段制約水產品加工綠色發展的技術問題,并結合水產品加工企業提出的技術需求,發揮各崗位的科學研究優勢,共同制定解決方案,推動我國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
3. 協助完成《水產品加工行業綠色發展技術目錄》評審與發布工作
擬于2019年3月份協助漁業漁政管理局組織國內相關專家對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編寫的《水產品加工行業綠色發展技術目錄》(下稱“目錄”)進行評審工作。對目錄中的水產品綠色加工技術進行逐條會議審議,通過專家組評審后,盡快發布該目錄,并在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年度工作會議與2019年中國水產品加工大會上進行宣傳與推進工作。
4. 開展2019年中國水產品加工大會籌備工作
借助2018年中國水產品加工大會成功舉辦的經驗,擬定于本年度繼續聯合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品加工分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與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水產品加工分技術委員會于山東省青島市共同召開2019年中國水產品加工大會。會議擬邀請國內外水產品加工政府主管部門領導、科研院所相關專家、青年科學家、研究生與重點企業代表,就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國內外市場與貿易形勢、水產品加工技術基礎研究進展、水產品綠色加工技術現狀與水產品加工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廣泛交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執行落實。國家中心與各分中心要加強團結協作,圍繞重點工作,明確任務分工和責任人,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工作,切實抓好落實。
(二)加強溝通協調。加強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各中心日常工作中的溝通協作,國家中心及各分中心按照工作總體部署和要求,密切合作,確保體系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強學習調研。體系各單位要圍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重點工作加強理論學習和實地調研,完善研發體系運行機制。
(四)加強人才培養。要充分調動青年科技人才參加體系工作的積極性,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一批高素質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